2025年6月13日凌晨,以色列发动代号“铁锤行动”的大规模空袭,目标涵盖伊朗的核设施、军事基地和能源设施。 首轮空袭出动200多架F-35和F-15战机,投下数百枚精确制导炸弹。 纳坦兹铀浓缩基地的离心机大厅被摧毁,福尔多核设施的入口被炸塌,伊斯法罕的核研究反应堆也遭到重创。伊朗革命卫队总部被炸毁,总司令萨拉米在内的多名高级军官和核科学家丧生。 伊朗随即发动反击,发射约200枚“流星-3”弹道导弹,目标为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和海法。大部分导弹被以色列的“铁穹”系统拦截,仅少数击中目标,造成有限破坏。
6月14日,以色列的攻势持续扩大。德黑兰的防空雷达站被摧毁,伊朗的防空系统几乎瘫痪。以军战机袭击了大不里士的炼油厂,导致设施爆炸起火。 伊朗西部的一个大型地下导弹储存设施也被摧毁,储存的地对地导弹和巡航导弹化为乌有。伊朗当晚发动第二轮导弹袭击,发射约150枚导弹和无人机,目标包括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的战略设施。 尽管部分目标被击中,引发火灾,但以色列的总体损失仍然较小。 伊朗的防空薄弱暴露无遗,其击落两架以色列F-35战机的报道未得到以色列证实。
6月15日至22日,以色列的空袭重点转向伊朗的导弹生产链和储存设施。 伊斯法罕的导弹工厂被炸毁,沙赫鲁德地区的远程导弹基地在6月22日遭到精准打击。伊朗的导弹发射井和储藏设施损失严重,但其导弹库存并未被完全摧毁,仍保留一定反击能力。 伊朗在这一阶段的单日死亡人数最高,6月18日达到585人,远超以色列同期的3人死亡。德黑兰的医院人满为患,医护人员在紧张的气氛中忙碌。伊朗的能源设施也受到重创,布什尔省的两家炼油厂在6月14日被炸,经济压力进一步加剧。 6月21日,美国加入战局,出动B-2隐形轰炸机携带钻地弹,打击伊朗的福尔多核设施。这次行动由特朗普亲自授权,旨在向伊朗施压,但未进一步扩大。
伊朗外交部大楼前的抗议活动愈演愈烈,民众焚烧美国国旗,表达对美方干预的愤怒。美国的介入让冲突的性质发生变化,伊朗指责美国与以色列串通,破坏了此前谈判的可能性。 以色列的损失相对较小,但并非没有代价。6月15日,伊朗的导弹击中海法的炼油厂,引发大火。特拉维夫的工业园区部分厂房被毁,经济活动受到影响。以色列的“箭”式反导系统在高强度拦截中过载,部分雷达站瘫痪。 伊朗的饱和攻击暴露了以色列防空系统的局限性,周边国家开始重新评估其军事能力。以色列的人员伤亡较轻,6月15日的统计为10死200伤,远低于伊朗的224死1200伤。
表面上看,伊朗的损失远超以色列,核设施受损、防空系统崩溃、制空权丧失、人员伤亡惨重,账面上的代价触目惊心。 伊朗的核能力未被彻底摧毁,导弹库存仍有余力,随时可发动反击。相比之下,以色列的防空系统暴露了脆弱性,周边敌对国家看到了可乘之机。但最大的输家却是美国。 冲突前,美国曾高调呼吁通过对话解决问题,特朗普亲自邀请伊朗谈判。6月12日,伊朗外交部长飞往维也纳,准备与美国会面。次日以色列的空袭让谈判泡汤,伊朗高层指责美国背信弃义。
美国在冲突中期的B-2打击进一步加剧了矛盾,特朗普的反复无常,让盟友和对手都看清了其犹豫。B-2的行动虽震撼,却未改变战局,反而暴露了美国不愿深陷中东的现实。 美国的信誉在这场冲突中跌至谷底。伊朗对美国的幻想破灭,中东国家开始质疑美国的承诺。 沙特和阿联酋私下与俄罗斯接触,寻求新的安全保障。欧洲国家拒绝支持美国对伊朗的新制裁提案,全球舆论对美国的背信弃义口诛笔伐。 特朗普的社交媒体账号被愤怒的评论淹没,国内抗议活动也因中东政策而加剧。美国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,2025财年赤字预计创下新高,军事行动的开支让美债收益率飙升,市场对美国的信心进一步动摇。
2025年6月24日,伊朗和以色列在联合国斡旋下达成停火协议,但双方的紧张关系并未缓解。以色列拦截了两枚疑似伊朗发射的导弹,随即对德黑兰周边目标进行报复性空袭。 伊朗否认违反停火协议,指责以色列挑衅。双方在停火后的试探性动作表明,冲突的根源远未消除。 这场11天的冲突改变了中东的格局,伊朗和以色列的对抗虽暂时平息,但双方的敌意根深蒂固,随时可能再次爆发。 战争的代价,不仅是设施的毁坏和生命的逝去,更是信任的破碎和未来的不确定。
参考资料 以色列与伊朗停火,中东局势走向如何 - 澎湃新闻 [1]黄培昭,萧达,王逸 & 线一凡.(2025-06-25).以伊“戏剧性停火”留下一堆问号,环球时报,016. [1]晨阳,and 马俊."以伊12天攻防战,留下哪些战术启示"环球时报 2025-06-25,008,军事·科技. [1]"美媒:特朗普称已批准美军打击伊朗计划但暂不下达命令"新华每日电讯 2025-06-20,008,国际. #优质作者流量激励计划#
|